bcw8白菜网论坛网站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bcw8白菜网论坛网站新闻>>正文

bcw8白菜网论坛网站教师风采|人民网:博士夫妇扎根湖南湘西8年 助力民族医药守正创新发展

时间:2024-05-31 作者:  点击:[]

博士夫妇扎根湖南湘西8年 助力民族医药守正创新发展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大字号

bcw8白菜网论坛网站李思迪、盛益华夫妇与员工进行交流。受访单位供图

人民网长沙5月31日电 苗族医药作为中国六大民族医药之一,拥有悠久历史。它以天然植物入药,强调整体治疗和预防,以其独特的配方而具有的疗效,深受当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苗医药学是苗族人民在漫长时间里积累下的生活经验,以“望、问、脉、闻、听、摸”六诊法为主要手段;苗医药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问,与如今的大健康观十分契合。

2016年,清华大学博士李思迪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盛益华放弃北京稳定的工作与机会,来到湖南大湘西地区进行中医药学的研究,并走进大山中深挖民族医药资源,8年时间里,两人带领团队走访了湘西苗医,抢救性挖掘了多个土家医苗医方剂。

在实验室中反复实验,研发出九个具有苗家鲜草药入方的鲜明特色的方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做出这一决定来到湘西,8年时间过去了两人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对此,人民网与夫妇两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李思迪参与学术年会。受访单位供图

人民网:李博士、盛博士,可以介绍一下你们前期的职业生涯路径吗?是什么激发了你们俩对中药学的热爱呢?

李思迪、盛益华:我们在读硕士的时候因共同参与一个医学项目而结缘,俩人一直在中医药领域进行研究。当我们跟随导师在临床救治患者中发现,一些西药很难根治的疾病病理改变,使用中药后出现意想不到的疗效。其中,难治的免疫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没有特效药只能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难以达到长期缓解甚至治愈的目的,但我们看到导师使用中药后,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结肠组织竟出现明显好转甚至痊愈,这让很多病人从国外专程赶来北京进行治疗,这样的案例在我们临床学习中经常发生。

我们一次次亲眼见到中医药的疗效后,很想深层次地了解这些中药复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怎样才能稳定地保持药效;我们在交流中萌生了挖掘中医药乃至民族药“宝库”的想法,于是前往湖南湘西探索其中的奥秘。

人民网:你们放弃北京的稳定工作和户口,前往湘西这一决定背后有哪些原因和动力?

李思迪、盛益华:我们在跟随导师学习的过程中,反复探究中医学处方用药的精髓,根据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对不同患者运用适合每位患者的方剂进行相对精准的治疗,通过一人一方、动态调整方剂的方式进行调理治疗。深受导师叶祖光从事民族医药的影响,我们走进了民族药的大门,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很多民族医药的疗效使我们对民族医药的开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湘西当地民风淳朴,bcw8白菜网论坛大全的热情接待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决定留下来做学问、做实事、搞研究。

我们一人主攻中医民族医临床,一人主攻民族药物和大健康产品研发,中医药研究和应用结合上同时发力,从而使民族医药临床应用的继承发掘与开发推广在湘西形成了闭环。

盛益华与病人进行交流。受访单位供图

人民网:在湘西的八年里,最让你们难忘的考察经历是什么?遇到过什么事让你们感受到苗药苗方的价值?遇到的最大科研挑战是什么?

李思迪、盛益华:苗医罗大树是我们在湘西考察走访中接触到的一位基层民族医生,依靠高超的医术在当地建起小有名气的医院,他经过长期对民族医药方子的研究,形成了自己一套专门治疗肾病的体系,包括日常管理、饮食起居、用药方法等,这套体系对治疗肾病有独特的思路和疗效,不少患者都慕名前来。而湘西当地知名苗医石师傅也让我们深感敬佩,他一辈子从事苗医事业,结合祖辈的传承形成了自己的苗医理论体系,并在不断实践中去修正处方用药的思路。我们在与他的交流中得到很多苗医思想和用药思路,通过临床对患者的治疗感受到民族医药的价值,也更坚定了我们要对苗药进行研究的想法。

而在湘西生活工作的8年时间,前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当地科研设备不足、研究经费不足,期间通过自主研发实验设备、引入企业合作等方式进行合作来解决科研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民族药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就是它的毒性,我们需要判断药物是否有毒性、有毒剂量,以及毒性成分,并采用动物进行药效评价和毒性观察,最终得到所研究民族药的安全才能形成完整、准确的报告。

盛益华在bcw8白菜网论坛大全。受访单位供图

人民网:通过前期资料介绍,两位通过走访调研的形式,将苗药的原方子经过研发形成了9个不同的调理方子,可以介绍一下这些方子在现代医学中的独特价值和应用前景吗?

李思迪、盛益华:我们在湘西的8年时间里,接触到各类病患,发现山区易发关节活动不利、饮食偏辣导致的胃肠病、熬夜喝酒引起的肝损伤等病。对此,我们结合10余年来临床调养用药经验及中药民族医药的研发经验,遣采集当地特色鲜药材入药,结合实验评价研究,反复试验得到合适的配方。

比如风行方是苗族人民利用当地丰富的草药资源,结合生活中的生产技能、生活实践,来识别药物和治疗疾病,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经验。高山之中大多阴寒潮湿,所以苗医对于风湿诸病等疾病的治疗有不少独到之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苗族医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等特点。

苗医认为是寒湿内生、热毒侵袭,以致筋痹脉涩,气血不通,邪毒流注于骨与关节之间而成疾(苗语:蒙冲静),毒邪侵入肢体导致关节筋脉闭阻,枢机不利,不通则痛;发病原因分可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苗医理论认为“毒为乱之用,乱为病之本”,通常把“毒”作为风湿病发病的首要原因,治疗则以败毒、赶毒、止痛三者相结合。

目前,九个方子也在不断升级,引入当地鲜药材应用于大健康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比如铁皮石斛鲜品多糖、甘露糖含量均高于干品,鲜、干铁皮石斛多糖的单糖组成成分虽相同,但加工过程中多糖结构发生变化;而经验证绝大多数鲜药黄酮类成分含量高于干品;皂苷类成分组成及含量在鲜、干品中也有明显不同;因此我们对鲜药材进行加工实现其保健养身、调理的作用,在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的时代背景下拥有极大的应用市场。

人民网:两位如何看待和推进民族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李思迪、盛益华:我们认为首先要把民族医药正在使用并有效的疗法传承好,然后尽可能通过一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把民族医药中部分可解读的内容科学的解读出来,为我国的民族医药国际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未来中医药一定要保证质量、将配方配比进行科学的研发、不断优化生产、工艺等环节,在稳定国内市场后,再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人民网:两位如何看待传统医药智慧与现代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具体的融合实践?

李思迪、盛益华: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和融合来取得更大的成果。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可以为传统中医药提供实验室验证、临床研究和现代化生产技术支持,提高中医药与民族药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传统中医药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促进现代医学在慢性病、康复医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取协同发展的方式,结合中西医模式,综合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优势,为人们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服务。

比如中医药护肝配方,其中主要中药材枳椇子与葛根中的如葛根素和枳椇子黄酮等能促进酒精代谢,具有明显的护肝解酒功效。

人民网:我们在医学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如何确保民族医药的原真性不被稀释?

李思迪、盛益华:民族药在民间应用时有其理论体系作为应用原则,中医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理论体系,而苗医有苗医理论,有苗医医匠认为苗医的核心在于“两纲两病理论”,这一理论将疾病分为冷病和热病两大类,并提出了“冷病热治、热病冷治”的治则。此外,苗医还提出了“苗医生成哲学”“五基成物学说”“三界九架理论”“交环理论”“四大筋脉理论”“苗药质征理论”等,这些都是苗族医药理论的精髓,体现了苗族医学的独特性和对疾病治疗的深刻理解。

尤其是民族医药用法用量以及药物的溯源必须真实,包括一些原料的产地,也就是药物的道地性以及工艺等,最大程度上在一些关键环节确保还原,这样才能保证民族医药的原真性不被稀释。

人民网:面对苗族医药无文字记录的难题,如何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当地已申请的发明专利有哪些?对于取得的科研成果你们计划如何进行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李思迪、盛益华:8年时间里,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当地有名的一些苗家医匠得到其用药的方法和规律,再用现代技术方法从药材的标准、工艺、配方和功效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然后通过专利来进行保护。中医药、民族医药提倡守正创新,守正放在第一位,先做好传承中医药、民族医药的精髓,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目前我们已申请/授权专利20余项,主要涉及部分配方和植物功能成分的评价以及实验评价方法等方面。

我们还通过与当地有市场优势的企业进行对接,结合当地独特的康养资源和优质的药食同源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医养结合的方式,打通线上和线下的渠道,并通过建立中医药治疗未病科普账号,将科学的中医保健理念和方法让老百姓了解,通过实践应用来获得更多的健康保障。

盛益华在进行研究分析。受访单位供图

人民网:未来几年,你们的团队有哪些重点研究方向或项目计划?

李思迪、盛益华:我们希望与一些有共同愿景的企业一起,对不断扩大的规模化生产需要,进行产品工艺和质量的优化提升,并根据使用人群的反馈进行配方和原料的优化,最终形成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和一定技术壁垒的产品。同时,不断加大对鲜药材应用与大健康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并不断升级我们的九个方子。

古人评价一个方子有没有效果,只能看临床疾病症状的变化,我们现在可以对生化指标、分子标志物等进行分析,了解中药民族药复方中配方成分组合在一起发生的变化,进行一定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我们未来也将集中精力去干这块的事。

人民网:作为一名中医药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教育者,你们对有志于中药学和民族医药研究的青年学子有什么建议?

李思迪、盛益华:我们建议有志于中医药研究的青年学者,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发力:首先要建立扎实的中医药知识和研究基础,包括理论、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系统学习,可以通过学习中医药相关专业课程、阅读经典著作以及参与研究项目等方式进行提升。

其次是通过临床实践或实验研究,加深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深入探索中医药在不同病证下的应用效果,实践是最好的检验。

同时,与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学者及同行进行交流互动,学习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可以帮助拓展视野、加深理解;学习掌握现代科研方法和技能,包括文献检索、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技能,提升研究能力和水平。

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活动,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员工动态,与同行学者进行交流合作,拓展学术视野;在学习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上,勇于尝试创新,探索中医药研究新领域,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青年学子最重要的是保持对中医药研究的热情和持续的学习、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林洛頫、王晓彦)


 

 

 

关闭